微商城網站建設資訊:基于微信的公眾號運營的特點有哪些
2019-05-05 10:46:37 閱讀(344)
2015年后的互聯(lián)網市場,將逐步從"產品驅動"走向"運菅驅動"?因為在此階段,"用戶體驗"變成了產品的生命:用戶的存在感和話語權越來越強,如果用戶不喜歡,口碑不好,流量成本就會越來越高,對應的用戶留存也越來越低?而運營的最終目的,就是去更好地連接產品和用戶——由此可見,好的運營者,和好的運營之道,是多么重要,前文提到運營經巧了從"流量導向"的運營,到"用戶導向"的運營,這其中最關鍵的原因是信息分發(fā)和傳播的底層邏輯發(fā)生了變化?Web2.0時代早期,信息 分發(fā)和傳播邏輯是中記化的,也就是有一個關鍵的核記節(jié)點,比如權威媒體?百度?論壇等?
但隨著社會化媒體的魄起,信息發(fā)布和傳播越來越"去中心化"? 這樣的變化給予自煤體充分的發(fā)展空間?微信公眾平臺自2012年8月23曰 1 正式上線后,已經取得了爆炸式的發(fā)展?2016年11月29日,iiMe出aResearch(艾 媒咨詢)發(fā)布《2016年App與微信公眾號市場研究報告》稱,2016年中國微信公 眾號數量超過1200萬個,相比2015年增長46.2%,預計在2017年增長到1415 萬個?同年中國網民使用微信公眾號用途分布中,獲取資訊占52.3%,超過五成? 微信公眾平臺上線的四年間,改變了整個傳媒的格局和生態(tài),同樣也改變了 許多個體的人生軌跡?如今在新媒體行業(yè)內聲名響亮的公眾號創(chuàng)始人,在四年前 散布在全國各地,對未來幾年微信公眾號將把自己的生活帶向何處茫然無知?但 如今他們已經經歷了時代的巨大風口,成為了"資深自媒體人",甚至已經完全靠 公眾號的收入過上理想生活? 傳媒圈內有一種說法:如果你的公眾號有一萬粉絲,你就是一家內刊;如果有十萬粉絲,就是一份地方報紙;如果有百萬粉絲,就是一家全國媒體;如果有千萬粉絲,那就是一個上星衛(wèi)視?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運營公眾號的大部隊中?
微信月活躍用戶為8.89億1,假設一個公眾號只有一個運營者,那么 到2016年底,每67人中就有一個人有公眾號?人人公眾號的時代來臨了? 互聯(lián)網是一種"高維媒介",用"低維"邏輯去運作它和管理它是荒唐可笑的, 更是無法產生預設效果的?曾經人們對運營的認知是片面的,認為其職能單一且簡單,甚至和"市場"混淆不清,但其實運營遠要復雜的多? 一個好的運營,既需要具備強大的執(zhí)行能力和至少某方面的一技之長,又需 要能夠理解產品和運營背后的一墊規(guī)律?各類產品形態(tài)背后的本質差異,還需要具備一些宏觀層面的思考能力,對數據負責?
運營既要靠長年累月地 "熬",也要靠醍醐灌頂的"悟"和日積月累地"學",絕不是一城而就的事情? 筆者在運營過程中,更多是"摸著石頭過河",仍然發(fā)現自身的一系列不足; 同時筆者也了解到,身邊的公眾號個人號運營者也頰頻遭遇運營瓶頸:初期靠微信好友帶動,之后就陷入停滯;推送內容參差不齊,閱讀量不穩(wěn)定;運營圍繞"公眾號運營"搜索相關文獻和書籍,作為方法論指導?由于該主題非常時新,因此缺乏相關學術理論的支持,更多地是在操作層面的經驗分享?同時優(yōu)質文獻數量也較為匿乏? 案例研究法,選取互個成功案例做深入解析?
本設計選擇了新世相?咪蒙? 阿司匹林博物館3個公眾號?每個號定位各有不同,但都屬于重合度較高的情感類公眾號?通過分析一些優(yōu)秀個案,目的在于提取同類優(yōu)秀微信公眾號的運營策略,供借鑒學習?取其精華,為我所用? 量化分析法,主要通過對文本的量化處理方式(同時繪制詞玄圖)來直接獲 取量化的信息,化抽象為具體?對目標公眾號的所有推文標題進行文本處理分析,獲取最高頻詞匯,借此總結其選題方向等?量化分析在本設計中的應用較多的案例,這是一個運營者需要具備的數據處理能力?
未經允許不得轉載,或轉載時需注明出處